close

    

A-前因     行為科學最重要的是前因控制-A,而正負增強的C只是做災情控制

1.控制母親的出現;孩子為了得到媽媽的注意力

2.孩子不知道該怎麼尋求幫助

3.家教,愛的教育的內涵?

    

B-行為        教導孩子使用能被社交規範所接納的方式來調整他的行為以達到他的訴求

1.好奇心   能滿足好奇心且符合社交的方式

行為介入(DTT-將抽象的觀念,撥細教導)

1.1要求許可

1.2瞭解所有權

2.尋求幫助

行為介入(DTT-將抽象的觀念,撥細教導)

2.1在哪找人幫助?圖書管理員在哪?

2.2誰能幫助?誰是圖書管理員?

2.3如何尋求眼神接觸?輕拉管理員

2.4如何說出口尋求幫忙?HELP!

2.5能帶到需要幫忙的地點,並用手指指出方向!帶圖書管理員到書架前,用手指出想要的書的方向

3.得到媽媽的注意力

行為介入

3.1提示和示範母親自己會待在哪

3.1.1讓孩子知道媽媽會待在哪裡

3.1.2確定孩子需要幫助時能來到媽媽面前

3.2母親要控制自己的情緒,給正確的社交認知

克服己身,叫身服我

  

C-確保我們教導的正確行為能重複且高頻率的產生

正增強作用要素

1好行為產生

2立即性回應

3回應的東西是他要的

賄賂教學-是拿出孩子想要的東西來使好行為產生,養成談條件的孩子

負增強作用前先釐清孩子的行為是

1不了解怎麼做-剝得更細來教導

2故意性的行為-面對負增強作用的產生

負增強的真正的內容-孩子能看到負增強的結果,為了要逃避而調整自己的行為

1調整故意性的行為

2提升行為調整的能力

  

處罰-會執行的結果

正處罰-立即得到他所害怕的(例如:吃青菜)

負處罰-立即失去他所愛的(例如:失去吃肉)

不管孩子功能有多高,都是行為問題,為尋求社會的接納與社交的融合,最重要的關鍵就是孩子的行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分享 for Kid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